•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支持IPV6

我校开展“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1-08-06    作者:    文章来源:会计学院     编辑:tongchang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党史、办实事,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接受锻炼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水平,丰富暑期生活,根据《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1年“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共青团云南省委关于开展 2021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学校于 2021年7月27日——8月1日组织各学院部分团学干部赴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由校团委组织,会计学院团总支策划,在会计学院团总支书记张苗苗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开展。活动以推广普通话为基础,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劳动教育、防电信诈骗知识宣讲、“禁毒防艾”宣传及关爱留守儿童五个主题,结合共青团澜沧县委为学校制定的日程安排,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次实践活动特别感谢共青团澜沧县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一、实践活动前期筹备

(一)人员招募

本次实践活动以 “一个基础,五个主题”进行开展,结合实践活动的性质,根据活动需要进行招募,最终确定带队教师1名,负责活动统筹管理的团总支副书记1名,负责文案编辑的人员1名,记录活动开展的摄影摄像人员2名,根据各学院专业特色选择的队员7名,组建完成了12人的社会实践团队。

(二)地点确定

实践活动地点选择了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队员们通过网络资源等对该县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以校团委的名义向共青团澜沧县委发出协助函,明确实践时间、地点、主题及日程安排等。

(三)物资准备

准备活动所需要的布标、横幅等宣传资料和防疫物品及常用药品,入户物资、留守儿童礼物等,对接交通工具,购买团队保险等。

二、实践活动正式展开

(一)满怀期待赶往澜沧

7月27日早上8点半,实践团队在学校集合,校团委副书记王俊奇老师给队员们交代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团队纪律、安全须知及注意事项,并提出“展现青春活力,争做优秀暑假实践团队”的要求。上午9点团队准时从学校出发前往澜沧县,经过10多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在晚上8点到达了澜沧,团县委大学生志愿者周立铭接待了实践活动队员并热情地介绍了澜沧县概况,对接好接下来的行程。

(二)“一个基础,五个主题”实践活动开展

1、7月28日:澜沧县博物馆——东主书院——云山村

7月28日正式开启了实践活动的第一天,早上冒着绵绵细雨,在共青团澜沧县委大学生志愿者周立铭、王瑜的带领下,实践队来到澜沧县博物馆进行参观,一栋四层楼的建筑,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主题,通过讲解员李老师细致生动的解说,实践队员们对澜沧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有了进一步深入了解。

午饭后稍作休整,来到位于竹塘乡东主村的东主书院“解放战争募乃战役总指挥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东主书院始建于上世纪初,距今已有90 多年的历史,院内主要展览澜沧解放历程和中国共产党党代会实况及艺术版画等,记录着澜沧解放的光辉历程,弘扬了中国共产党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书院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更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它现在是中小学生的图书馆、乡村博物馆、农民培训教育和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后队员们满怀崇敬,在书院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来抒发心中的爱国情怀。

下午经过蜿蜒曲折的山路到达了云山村,一个典型的拉祜族聚居村寨,笔直宽敞的水泥路、浓郁民族风情的大瓦房,家家户户的花园小院首先映入眼帘。在竹塘乡团委李军书记和云山村团支部书记的协助下,开展了推广普通话及防电信诈骗知识宣讲。当地群众都是拉祜族,会说普通话的青壮年基本外出务工,而留守云山村的都是不会说普通话年纪较长的老人家和未接受教育的孩子们。针对这一特点,宣讲由带队老师张苗苗主持,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副书记马漠丹做具体宣讲,村团支部李书记在旁翻译。随后队员们与乡亲们一起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教大家普通话的同时,乡亲们也教我们说了几句拉祜语。之后在两位书记和县团委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云山村,走近村民们美丽的院子,感受当地宁静的生活。谁能想得到就在不到两年前云山村还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情况,现在已经旧貌换新颜,走上了乡村振兴的道路,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示范、生态绿色、民族特色、旅游观光”的美丽拉祜山寨。

2、7月29日:糯扎渡雅口村宁江县临时人民政府旧址——大歇场

7月29日一早团队驱车60多公里来到澜沧糯扎渡镇雅口村,在团县委两位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了宁江县临时人民政府旧址,30多公里蜿蜒盘旋的山路丝毫没有影响队员们的热情,积极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了解了宁江县人民政府遗址由来、名山老雅口以及雅口仙顶营农民起义、解放战斗经过和平叛战斗等的革命历史,深刻地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云南、普洱、澜沧、糯扎渡发展巨变来之不易。

参观结束,团队马不停蹄赶往集历史遗迹、人文景观、自然生态、普洱茶文化为一体的古老村落--大歇场。队员们参观了位于半山腰的李剑锋馆长的私人茶马古道收藏馆,馆内展示了马帮牛队途径陡峭险峻的茶马古道时人马劳顿的缩影,“山间铃响马帮来”的既视感应运而生。还展示了古时妆嫁祭祀的阁楼橱窗、八零年代供销社内场景重现等具有年代感和历史意义的藏品。拉祜族的和谐,汉族的热情,彝族的外放……一曲《婚誓》将我们更加贴近这个芦笙恋歌唱响的地方。馆内二楼是党史学习教育展厅,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精神谱系一一体现,带队老师张苗苗借助馆内党的一大到十九大的宣传栏,讲了一堂简单生动的党史主题团课,队员们对于党的一大到党的十九大的会议意义、背景和议题有了进一步了解,特别对党的十九大系列会议精神进行了深入学习。

一行人来到老村长家,听老人家说着大歇场过去发展变化的故事,老村长说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帮扶政策很到位,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大幅度的提升,过去吃不饱饭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老村长的话让队员们深深体会到了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之后队员们又陆续走访了其他几户居民,向他们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他们了解生产生活情况。

3、7月30日:老达保——景迈山

7月30日一早在团县委两位志愿者的带领下,来到了拉祜族村寨老达保,“快乐拉祜,幸福达保”,这是拉祜族歌舞保留最多和拉祜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完好的村寨,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的保护传承基地之一。老达保寨的一百多户人家全都是拉祜族群众,上至老人下至小孩,村民们各个能歌善舞,擅长芦笙舞、摆舞、无伴奏和声演唱,八成的村民还会弹吉他。此外,七成以上的村民还懂得拉祜族的传统技艺,600多年的拉祜族纺线织布工艺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延续。在澜沧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老达保充分利用民族文化优势,实施文化产业扶贫,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逐步发展成了文明旅游景区、拉祜文化名村、旅游产业新村,以老达保村民小组为示范典型,利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在“唱歌跳舞”中实现脱贫致富。在村团支部书记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当时乘风破浪的姐姐们到过的地方,听到了当地小明星大牛一家的动人的拉祜歌曲《快乐拉祜》、《祝福》等,有惊艳更有感动!就像拉祜歌曲中唱到的“充满信心跟党走,我们共筑中国梦,幸福生活人人享,拉祜儿女齐欢唱……”拉祜村任命寨肯定会永远幸福生活下去。

团队驱车前往景迈山,漫山遍野的茶树,带给队员们满满的震撼,所到之处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大家。在当地向导倪文和小岩的带领下,队员们首先来到糯岗翁基村,一个特色鲜明、保存完好的傣族村落,生活在糯岗的人们,祖祖辈辈以茶会友、以茶祭祀、以茶联姻,茶已深深根植于他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里。稍后,队员们来到了景迈芒景翁基村,这个亦被称为千年万亩古茶园的布朗族古村落,房前屋后都能看到大片的古茶树。古茶树园是当地土著民族布朗族和傣族先民驯化、栽培而逐渐形成的,其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1800多年前,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大面积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被国内外专家称为“茶树自然博物馆”。最醒目的是一棵巨大的柏树,树龄约有两千多年,还有恶龙柏树的神奇传说。离开翁基古寨后,来到了景迈山最具代表性的古茶林片区之一的大平掌古茶林。景迈山古茶林,是目前世界发现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面积达2.8万亩,共有古茶树320余万株,迄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景迈山大平掌古茶园是茶叶天然林下种植方式的起源地。远看是森林,近看是茶林,位于景迈山1500米的海拔高度,保持着最原始的自然环境,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在大平掌古茶园中,有很多树龄超过500年以上的古茶树,甚至有超千年的古茶树。参观完后,来到蜂王树前,正好山下有一片茶树,队员们沿着陡峭的山路下到茶林,采摘鲜嫩的茶叶,山路难走,队员们相互配合协同前进,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换来收获,这样生动的劳动教育让大家收获满满!

带着刚采摘茶叶队员们来到了芒洪,走进当地居民家中,感受传统烤茶技艺,一群人围坐在火塘边上,将茶叶放进葫芦做的瓢子中,将木头烧红火炭,就用钳子夹起来放到茶叶上,有节奏的一下一下颠簸着瓢子,慢慢的茶香弥漫了整个屋子。向导小哥倪文冲泡着景迈单株,茶汤细腻、顺滑、回甘持久。景迈山上的村村寨寨中,家家户户都有茶园,让我们感受到了景迈山各族人民世世代代与茶叶不可分割的生活,正因为他们千百年来的守护,景迈山古树茶叶早已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4、7月31日:马鞍山——龙泉湖社区

7月31日早上实践队一行人在县团委志愿者的带领下,驱车来到勐郎镇大平掌村南部的马鞍山组,马鞍山是一个典型的拉祜族山寨,在华能集团的帮扶下,实施了安居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等项目,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才有了我们进村时看到的白墙青瓦和精美画作。当地村民全部是拉祜族,会说普通话的不多,普通话推广效果非常显著。我们以普通话推广为中心,结合禁毒防艾宣传主题,在村支书翻译帮助下,经济学院团总支副书记卢启翠、谢艳为村民们进行了禁毒防艾知识宣传,让村民们“识毒、明毒、拒毒”。

下午来到了东回镇龙泉湖社区,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让人有一种走到了小康社区的感觉。为了异地搬迁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建有学习园地、交流平台、娱乐场所和健身阵地,上海黄浦区妇联向澜沧捐建在三所童蕊儿童之家,其中一个就在龙泉湖社区。此次队员们来到龙泉湖社区带领留守儿童一起学党史、做游戏,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关怀。首先由带队老师张苗苗进行开场发言,由会计学院团总支副书记孙瑞婕给在座的孩子们讲述党史小故事,队员们教大家唱了《我和我的祖国》并分发慰问的小礼物,除了各种生活日用品、零食还有很多彩泥。队员们带领孩子们发挥各自想象用彩泥制作了很多可爱的动物和植物。此次来到活动现场的很多小朋友基本都是留守儿童,有5岁姐姐牵着2岁的弟弟、乖巧懂事的3岁弟弟、6岁独自跟奶奶守家的妹妹……腼腆又真切的一句句“谢谢”,看到队员们时眼里的光亮甚至憨态可掬的宝宝也萌萌的比划着喜欢,看着孩子们脸上的笑容,队员们心都要融化了,那么纯真的笑容,那么真挚的感情,那么简单的愿望,想把快乐延续得更久一些,想尽可能得实现他们的愿望,队员们都不想结束活动,也不想离开,不善表达的小朋友也带着泪光揪着队员衣服问:“能不能不要走?这些都给你。”无奈最后还是带着浓浓不舍与小朋友们分别,实践队员只是参与到孩子们生命中微不足道的一瞬间,但是尽自己的绵薄的努力,让孩子们感受到爱、感受到温暖和幸福,希望他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三)依依不舍告别好友

实践活动结束了,每天满满的行程安排,我们的收获也是满满的。8月1日早上8点半乘车返回昆明,陪伴了我们5天的澜沧县团委大学生志愿者周立铭、王瑜与我们道别,经过5天的相处,志愿者和队员们志趣相投,都成为了好朋友,分别之时很是舍不得。就像拉祜歌曲《实在舍不得》中唱到的“最怕么就是要分开,要多难过有多难过,舍不得哟舍不得,我实在舍不得”,舍不得澜沧,舍不得这里的人、这里的景、还有这里的茶。又经过10个小时的车程,下午7点回到了昆明,回到了学校,圆满完成了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推广普通话为基础,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劳动教育、防电信诈骗知识宣讲、“禁毒防艾”宣传及关爱留守儿童五个主题进行开展,通过参观澜沧县博物馆、东主书院、宁江县临时人民政府旧址、茶马古道博物馆等进行党史学习教育,通过景迈山古树茶林下山采茶开展生动的劳动教育,通过云山村、大歇场、老达保、景迈山糯岗、翁基、芒洪、马鞍山、龙泉湖社区等少数民族村寨的入户交流,将推广普通话与防电信诈骗知识宣讲、“禁毒防艾”宣传及关爱留守儿童三个主题有机结合开展实践活动,在这次实践活动中,队员们以青春朝气、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以为民办实事的服务态度,充分发挥沟通协调能力,尽全力完成好每一次活动,粗略统计本次普通话推广覆盖到当地400多人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果。队员们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收获了社会实践宝贵经验和值得回忆的一个暑假,更坚定了理想信念,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初心使命,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汇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