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来临
暑假将至
满怀期待
返回家乡
家乡
是心里永远也不熄灭的灯
家乡
是梦里那座燃着炊烟的木屋
家乡
是你永远的港湾
又是一年返乡时
同学们都想好暑假要怎么过了吗?
嗯……或许是
追剧、刷短视频、打游戏......
NO!
作为新时代的好青年!
一定要利用假期干大事!
2022年云南省大学生“返家乡”
社会实践活动
来啦�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抓好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以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结合学习党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的百年历程,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发挥县级团委的“生源地”优势,搭建平台服务大学生假期返回家乡参与社会实践,帮助青年学生不断提升能力素质,建立在外高校学子与家乡联系的制度化渠道,为有志参与巩固家乡脱贫攻坚成果、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的在校大学生提供支持和指导,现就组织开展2022年云南省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2022年全省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实现有效推动:
(一)全省县级团组织进入“返家乡”系统注册并开展工作的覆盖面达到85%以上。
(二)以全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主要对象,确定42个县(市、区)作为本年度云南省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县(市、区)(名单见附件1),每个重点县(市、区)招募到岗人数不低于50人,辐射带动其它县(市、区)制度化、常态化、精准化组织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
(三)强化校地联动完善制度建设,各高校团委积极为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学生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学积分兑现、意外伤害保险、评先评优等制度保障工作。
(四)积极对接当地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开发返乡社会实践大学生项目岗位,形成符合各地实际的大学生返乡社会实践工作机制,与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形成有效联动。
(五)加强管理,有效落实项目管理机制,完善项目载体,细化岗位要求,形成“生源地团组织+高校团组织+岗位供给机构+返乡大学生”四维工作闭环。
二、工作原则
按照“因需设岗、按岗招人、双向选择、属地管理、就近就便、强化保障”的工作原则,落实“团中央统一规划、省级团委统筹指导、高校团委组织动员、市县团组织具体实施”的项目组织模式,以县(市、区)为单位,发挥县级团委关键作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搭建在外学子与家乡常态化联系的实践桥梁。
三、参与对象
户籍地或生源地、常住地为云南省的在校大学生(18周岁以上)、研究生,参加户籍所在地、生源地或者长期居住地县(市、区)团组织发布的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项目。
四、实践内容
紧紧围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主题,聚焦乡村振兴主战场,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的系列报道(1—50篇)作为社会实践的行动指南和生动教材,动员学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基层团组织的统筹下,参与开展乡村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实践活动,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助力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善治乡村建设。
各级团组织结合当地实际,可同时实施若干项实践内容,也可从中选取一到两项逐步推进,突出价值感召力和实践质量,务求实效。
(一)政务实践。在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机构征集岗位,以导师带徒的工作方式,为返乡学子提供深入一线承担具体工作的锻炼,实现在岗位中认识、了解党政机关的职能职责,增强为民服务的情怀和工作能力。通过组织开展“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等集体活动,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
(二)企业实践。通过大学生专业方向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双向匹配,组织学生参与家乡企业管理岗和技能岗的相关实际工作,将专业课程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检验、巩固和提升。鼓励涉农专业学生到合作社、农村企业等参加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家乡“三农”发展的新思考、新途径。
(三)公益服务。通过设立青年志愿服务岗位等,组织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在农村、社区、易迁集中安置点以及“青年之家”、学生课后托管班、少年儿童社会实践营等基层一线场所,围绕乡村振兴、社区发展等重点领域,开展“团团陪伴·助力‘双减’”、扶贫济困、扶弱助残、敬老爱老、生态环保、课业辅导、服务群众等工作,提升社会服务和社会融入能力。
(四)社区服务。征集社区服务岗,动员大学生主动向村、社区和“青年之家”报到,就近就便编入志愿者组织、青年突击队等,在当地团组织的统筹下多渠道力所能及地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组织大学生参与社区青春行动,在每个社区青春行动项目社区安排不少于10名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返家乡”项目服务工作,在政策宣讲、志愿服务、医疗卫生、技能培训、关爱帮扶等方面发挥返乡社会实践大学生的积极作用。各高校团委每年组织不少于25%的团支部就近就便参与城乡社区实践计划。
(五)文化宣传。征集设置文化宣传岗,组织学生探究家乡特色文化,用好家乡丰富资源,讲好家乡生动故事,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宣讲、文化宣传和网络直播等活动。
(六)兼职锻炼。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组织安排符合条件的学生担任乡镇团委及村、社区团组织等基层团组织的兼职干部,参与相关工作,积极发挥作用。
(七)网络“云实践”。以高校团组织为主体,动员学生充分借助有关网络平台,发挥专业优势,从家乡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文旅推介等领域入手开展社会调查,常态化开展“云组队”、“云调研”、“云实践”等活动,形成专题调查报告等实践成果。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团省委青年发展部
联 系 人:李章能 钱丹婷
联系电话:0871—63995436
电子信箱:ynsqnb@163.com
团省委学校部
联 系 人:刘力源 沈仕春
联系电话:0871—63995441
电子邮箱:4144830@163.com